华南棉区于3—7月、华北棉区于7—8月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,受害严重的影响青铃发育,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。
【棉花粉斑夜蛾学名】:
Plusia ni (Hubner)异名Trichoplusis ni Hubner鳞翅目夜蛾科。别名粉斑夜蛾。分布北起辽宁、内蒙古、新疆,南至台湾、海南、广东、广西、云南、西藏。
【棉花粉斑夜蛾寄主】:
棉花、茄子、麻、甘蓝、莴苣等。
【棉花粉斑夜蛾为害特点】:
华南棉区于3—7月、华北棉区于7—8月幼虫食叶成缺刻或孔洞,受害严重的影响青铃发育,影响棉花产量和质量。
【棉花粉斑夜蛾形态特征】:
成虫体长14—16mm,翅展28—33mm,头、胸部暗褐色,稍带灰白色。颈板中央具一黑横线,腹部浅灰褐色。前翅灰色带褐,有黑色细点,基线白色衬黑,在亚中褶处向外伸出一黑斑;内线褐色双线波浪形外弯,线间白色;环纹斜,灰白色,中间褐色,中室后方具马蹄形粉斑,与扁圆形粉斑相邻,很象Y形;外线双线细波浪形,线间白色,亚端线黑褐色,呈不规则锯齿状。后翅灰褐色,别于银纹夜娥和Y纹夜峨。卵淡绿白色,与棉铃虫卵近似,别于小造桥虫卵。末龄幼虫体黄绿色,背线暗色双线,亚背线很细,侧线白色。气门红黄色,该虫头胸较窄,腹部逐渐加宽,变粗明显。第l、2对腹足退化。爬行时似尺蠖状拱起。蛹浅绿色至浅褐色,外具一层薄丝茧。
【棉花粉斑夜蛾生活习性】:
该虫是分布很广的杂食性害虫。以蛹在寄主上越冬,卵散产在叶子正面,每雌平均产卵300一350粒,成虫夜出活动,有趋光性。华南棉区幼虫于3—7月为害,华北棉区7—8月为害,为害期、为害情况与小造桥虫相似。
【棉花粉斑夜蛾防治方法】:
1、防治该虫时要做到田间枯枝落叶,棉田周围不种植木槿、冬葵等棉小造桥虫的越冬寄主,破坏其越冬场所,减少其虫口基数。在整枝打权和摘除下部老叶时,将摘除的老叶和枝权带出田外销毁,以防止被摘除的幼虫又继续在棉田为害。
发生严重的棉田,在棉花拔秆后应枯枝、枯叶,集中烧毁,以杀灭越冬蛹。
2、物理防治:用黑光灯或高压汞灯诱杀成虫。在小造桥虫发生季节,用杨树枝或柳树、刺槐、紫穗槐、洋槐等带叶树枝8—10根捆在—起,松紧适当,倒插立在田间,使枝把稍高于棉株,10—15把/亩。
每天早晨用塑料袋套住枝把拍打,使蛾子进入袋内进行捕杀。树枝把过于干枯后应及时更换。
北京辉煌智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(农资王软件)
联系人:李罗飞
服务电话/微信:13938255602
服务QQ:403860604